奏鳴曲:
// 筆者的教學文章, 供你參考
==================
sonata 歷史發展
==================
sonata 起源於 16 世紀 ,
字源為 sonare , 意為 sound ,器樂發出聲音之意
如 cantata 字源為 cantare , 意為人唱出聲音.
17 世紀時 , 融合了 ricercare 各類音樂形成 ,
1670-80 ,
巴洛克時期的奏鳴曲包括了:
依編制分成:
Solo Sonata 無伴奏奏鳴曲 (1 solo + 1 basso continuo)
Trio Sonata 三重奏鳴曲 (2 vn. + 1 basso continuo)
依形態分成:
Sonata de chiesa 廳堂奏鳴曲,四樂章,宗教音樂
Sonata de camera 室內奏鳴曲,三樂章,俗樂
巴洛克時期 Trio Sonata 一直發展
包括了Legrenzi , Bononcini , Corelli , Couperin , J.S. Bach , Telemann , Handel .
直到 1760 年
前古典時期奏鳴曲
將 Sonata de camera 結合了組曲慢-快-慢-快四樂章
形成單一主題(mono-thematic)的奏鳴曲
D.Scarlatti 大鍵琴奏鳴曲550首(1738-1757)
已具有雙主題與些許中段發展
1750 年左右, 雙主題(di-thematic)奏鳴曲第一次出現.
三個不同樂章快-慢-快 , 皆有雙主題.
重要代表作曲家為C.P.E.Bach
1760 年左右, Haydn 拓展為四樂章.
第一樂章的 sonata-form 也形成.
由 Mozart , Beethoven 加以發展了起來 .
// 你可以先聽這幾首
Haydn / piano sonata No.62 (1798) 有管絃樂團思考鋼琴的風格
Mozart / piano sonata No.14,c minor,K.457 (1785) 是Mozart 最獨特陰暗的面貌.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
No.8,op.13 "pathetique" (1799) 有對立性格的抗爭.
No.14,op.27-2 "moonlight" (1802) 是貝多芬自傳式的音樂素描.
No.21"Waldstein"(1804)~No.26"Les Adieux"(1810) 為貝多芬第二期作品
No. 23,op.57"appassionata" (1807)為貝多芬鋼琴代表作.
No.29,op.106"hammerklavier" (1819)為後期代表.
sonata 的曲式
第一樂章(sonata allegro)
Sonata-form
Exposition : ||: 1st theme - transition(modulation) - 2nd theme - cadence :||
Development : 雙主題的 fragment & modulation - retransition / re-entry .
Recapitulation : 1st theme - transition(non-modulation) - 2nd theme
Coda
第二樂章(slow movement)
Lied form
A : T-D-T
B : modulation
A' : T-D-T
第三樂章
Minuet or Scherzo
A : 1st section
B : trio
A ': repeat A .
第四樂章(finale)
Sonata-form : (同第一樂章)
or
Rondo-form : ABAC.....A
參考資料
(c) 2001.eddie's page.all right reserved.
我們在這裡要認識的「奏鳴曲」,指的是一種大型樂曲的格式,一般多由三到四個樂章組成,各樂章有它一定的安排,例如其中的第一樂章,就是以採用「奏鳴曲快板形式」編寫為主,如果你已經對這個曲式記不大清楚了,請你回到第二章去複習一下,至於「奏鳴曲」的其他樂章,也都有著一些基本的規範。
奏鳴曲的四樂章格式在古典樂派時期確立,成為一種大型樂曲的常見組織形式。由於「奏鳴曲」的樂章結構十分簡明易用,因此,作曲家們創作時,經常偏愛以它創作,舉凡交響曲、室內樂、管弦樂等作品,就多以「奏鳴曲」的樂章格式為藍本創作,說到這裡,我想你已經可以了解到,「奏鳴曲」這個詞,它既是一種作品的名稱,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樂曲創作格式了。
http://home.pchome.com.tw/mysite/dada7/chapter08/ch08_form.htm
奏鳴曲形式曲是樂曲中最重要的形式,與複格同為古典音樂形式的兩大支柱。
它分為三段體:主題提示部、展開部及主題再現部。
奏鳴曲形式由海頓完成;莫札特則表現了它的優美流暢; 貝多芬再加以發揚光大。
奏鳴曲一般有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形式的快板(Allegro)
第二樂章為慢板(Adagio)
第三樂章為小步舞曲(menuetto)或詼諧曲(Scherzo)
第四樂章為迴旋曲(Rondo)。具有奏鳴曲形式,由三或四個樂章所組成的樂曲,稱為"奏鳴曲"(Sonata),
小規模的奏鳴曲稱"小奏鳴曲"(Sonatina)。
交響曲大致也如法寫成四個樂章,管弦樂團的演奏,可說是大規模的奏鳴曲。
http://www.hges.mlc.edu.tw/music/1-2/classic1-21.htm
交響樂:
交響樂是一種曲式,由交響樂團(即管絃樂團)演奏。通常分為三到四個樂章:第一樂章為快板(一般為奏鳴曲式),第二樂章為慢板,第三為快板,第四為急板。(第三與第四樂章的速度尚不太肯定)
如果你聽過鋼琴奏鳴曲的話,可以更清楚。因為,交響樂的音樂結構基本上與鋼琴奏鳴曲一樣,只不過前者必由管絃樂團演奏,後者由鋼琴演奏而已。
交響樂的誕生
在西樂的領域裡,可能是以交響樂形式出現的音樂會最頻繁的了。由於其豐富的表現力,交響樂團已成為作曲家最喜歡的創作媒體。而交響曲的發展也不過二百五十年左右的歷史,但已經從形式單純的合奏到目前組織龐大的音響。
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是聲樂的黃金時代,器樂只佔著陪襯聲樂的地位,只有在舞蹈場合演奏的舞曲才稍有其獨立的格局。這種現象到了十七世紀的巴洛克時期開始改觀。獨奏的器樂曲除了繼續模倣聲樂的表現方法外,本身也漸漸加入即興式的特殊樂句,這類樂句遂成為其特殊的語彙。在合奏方面,十六世紀聲樂式的坎容那(Canzona) 曲式漸被揚棄,由各種速度快慢不一的舞曲組合而成的組曲及各種速度、表情的段落組合而成的嬉遊曲成為巴洛克時期到古典前期重要的曲式。
此外,巴洛克時期興起的戲劇風格也影響了整個聲樂曲的形態,首先是歌劇、神劇、清唱劇等的興起,連帶地出現了序曲、間奏曲、類似詠嘆調精神的協奏曲、三重奏鳴曲 (trio sonata),結合獨奏、重奏、合奏風格在一起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等。
義大利序曲、法國序曲、協奏曲、三重奏鳴曲、大協奏曲、組曲等遂成為交響曲的前驅。其中義大利序曲「快」「 慢」「快 」對比速度衍生出三個樂章的雛形;法國序曲的 A段提示了後來交響曲的慢板導奏;協奏曲三重奏鳴曲、大協奏曲提供了木管、銅管與絃樂器之間配器的概念。
雖然一般人稱海頓為交響樂之父,但事實上在交響樂曲發展史上佔有開創地位的卻是德國的滿漢學派 (Mannheim School) ,在這個學派之作曲家的努力下,現代交響曲的形態才告完成,他們對於交響曲的創見甚多,諸如:使用小步舞曲為第三樂章,使整個交響曲成為四個樂章的結構,演奏時絃樂聲部使用統一的弓法,漸強與漸弱的應用,使用寬廣的力度,強調各樂器聲部的技巧難度等。
也因為這些先驅者的努力,才有後來海頓的結果,而歷經二百五十年穩定而持續的發展,才有今日迷人的交響樂曲可欣賞。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1314141
留言列表